观察 “宫斗”进冷宫,“江湖”再起兴?

天狼影院小白影视资讯人气:341时间:2022-02-16 02:31:06

近些年,宫廷斗争一直都古装剧的重点戏码,“开年大剧”里以宫廷故事为蓝本的古装剧,同样不胜枚举,《武媚娘传奇》《芈月传》《孤芳不自赏》等皆是代表。

宫斗剧在退场,“江湖”却开始重整。浙江与湖南两档周播剧《小女花不弃》《招摇》皆属与江湖挂钩的武侠、仙侠类,此外,从早前各大制作公司和平台公布的待播剧片单也能看出,“江湖”正在重新回归古装市场。

那么这是否意味着“江湖”将重新抬头,甚至补位“宫斗”重新占据古装市场的大盘?

“金古梁温黄”再起

进入内地后,张纪中、王新民等人虽给“江湖”注入了新元素,但武侠剧还是步入了衰败期,不管是翻拍经典的老故事,还是改编IP的新故事大都成绩平平,于是乎“江湖”开始逐渐被古装市场淡忘。

武侠剧能够回归,自然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。其一,武侠剧“通吃”。武侠作品叙述的都是纵横江湖的故事,有儿女情长、兄弟情义,也有家国天下,能满足女性观众的需要,也能符合男性观众的审美。

武侠不江湖

武侠剧有独特的回归优势,却也存在明显短板。

武侠剧从兴起到鼎盛,基本是港台班底在推动,尤其是tvb,《鹿鼎记》《射雕英雄传》《天龙八部》等爆款剧都是由其拍摄。后期武侠剧转入内地,《流星蝴蝶剑》《天涯明月刀》等虽也曾掀起一阵热度,但导演或编剧多由港台武侠老江湖坐镇,诸如李惠民、赖水清、梁胜权。

而把“魔改”当创新的武侠剧层出不弃,同样与这点密切相关。光线版《笑傲江湖》以天马行空的改编和毫不考虑人物的选角,成功地刷新了武侠爱好者的底线。

另外,时代审美趋向已经发生变化,当下大部分年轻观众对老式武侠都不太感冒,玄幻、修真等才是他们的取向剧集。正因如此,“武侠 玄幻”的仙侠剧才会层出不穷。

诚然,“武侠 玄幻”的搭配模式确实容易为剧集吸引年轻受众,但如网友所说,武侠有没有大制作和炫技并不关键,可没了“江湖味”武侠何以为武侠。

“江湖”补位“宫斗”,路漫漫

虽然宫斗剧当下被泼了冷水,武侠剧开始抬头,但“江湖”想要补位“宫斗”,重新占据古装剧大盘仍前路漫漫。

首先,武侠剧的边缘化生存困局依旧未能破解,时代与武侠的距离仍在拉大,即武侠精神与时代审美依旧失衡。正因如此,已播的武侠剧才难逃折戟沉沙的魔咒,翻拍的无法轻易“笑傲江湖”,新武侠也大都被观众“相忘于江湖”。

此外,早前多部品质辣眼的武侠剧密集出现,使“武侠即烂剧”的声音越发明显,受此影响,不少观众对武侠剧的观看兴趣已大打折扣,望而却步的也不在少数。

其次,“宫斗”虽被卫视冷遇,但由于台网一体化并未彻底落实,再加上自身的“吸流”能力在去年已经被《独孤天下》《如懿传》《延禧攻略》等多部剧证实,因此,在视频网站依旧“吃得开”。

另一方面,从早前各大卫视公布的待播剧片单来看,正剧向、玄幻类诸如《大宋宫词》《大明皇妃·孙若微传》《九州缥缈录》等古装剧,不管是故事品质还是演员阵容都十分亮眼,播出后想必会抢占不小的热度。

另外,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的火热,也让院内纷争、种田文开始被制作方重视。从“知否”也能看出,这类故事不仅具备强情节、快节奏,且充满生活气息,与当下大多数观众的审美趋向基本相符。

内有忧患,外有夹击,而且宫斗剧虽被泼了冷水,也因连续霸屏或多或少使部分观众审美疲劳,可只要宫斗剧带给观众的共鸣和价值认同还在,其创作土壤就一直会在。关键的是宫斗剧的连续播出,不仅培养了一大批“宫斗迷”,也使“看宫斗”成了观众的一种观看习惯。

就目前来看,“江湖”想要补位“宫斗”,不仅路漫漫,希望也渺茫。而中国的武侠江湖想再席卷一代人的记忆,仍需要等待。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vvzfu00092557@163.com 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2 天狼影院 云ICP备62175341号